深耕学习路,蓄力再出发 —— 初中教师暑假培训感悟心得
时间:2025-09-18 00:00 作者: 点击:24 次
盛夏的蝉鸣尚未褪去,为期一周的初中教师暑假培训已悄然落幕。不同于平日忙碌的课堂教学,这段集中学习的时光,让我得以暂时放下教案与粉笔,以 “学生” 的身份沉下心来充电、反思,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提升,更有教学理念的革新与教育初心的再觉醒。
培训中,最让我触动的是 “以生为本” 教学理念的深度落地指导。以往在课堂上,我虽始终强调关注学生,但有时仍会不自觉陷入 “教师讲、学生听” 的传统模式。而此次培训中,教育专家通过真实课堂案例剖析,让我看到了 “差异化教学” 的生动实践:一位语文老师针对班级学生写作水平差异,设计了 “基础组仿写片段、提升组创作短文、拔尖组撰写小说章节” 的分层任务,既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找到自信,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挑战。这让我猛然意识到,真正的 “以生为本” 不是口号,而是要在备课、授课、评价的每一个环节,都精准对接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成长需求。随后的小组研讨中,我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交流经验,发现数学学科的 “错题分层整理法”、英语学科的 “个性化学习计划”,都能迁移到我的物理教学中 —— 比如针对学生对 “力学计算” 的掌握差异,可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包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进步。
培训的实践操作环节,更让我突破了教学中的 “固有思维”。以往准备实验课时,我多依赖教材中的固定方案,很少尝试创新。而在 “跨学科融合教学” 工作坊中,我们需要结合物理与生物知识,设计 “探究植物蒸腾作用与大气压强关系” 的实验。从构思实验原理、准备简易器材,到模拟课堂演示、预判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,整个过程充满挑战,却也让我打开了思路:原来物理实验不止能验证课本定律,还能与其他学科联动,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关联性与趣味性。此外,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也解决了我的 “心头难题”—— 之前我对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仅停留在上传课件、布置作业,而此次学习的 “虚拟实验软件”“课堂互动小程序”,让我意识到技术不仅是教学的辅助工具,更能让抽象的物理概念(如电流的流动、光的折射)变得直观可感。比如用虚拟软件模拟 “电路故障排查”,学生可以反复操作,避免了实际实验中器材损坏的问题。
培训中的 “师德师风” 专题分享,更让我重新审视了 “教师” 这一职业的意义。一位深耕教育一线 30 年的老教师,分享了她如何陪伴留守儿童走出自卑、帮助叛逆学生回归正途的故事。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”,这句话在她的讲述中变得格外鲜活。我不禁反思,日常教学中,我是否有时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,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需求?是否在学生犯错时,少了一份耐心倾听?这份反思让我更加坚定,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,更要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 “引路人”,用爱心与责任守护他们的青春岁月。
如今,培训已结束,但学习与成长从未止步。这个暑假,我计划将培训所学付诸实践:整理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案,为新学期的物理课设计 3-5 个跨学科实验,熟练运用虚拟实验软件;同时,重新梳理与学生的沟通方式,多一份倾听与理解。我深知,教育之路没有终点,只有不断学习、不断反思、不断实践,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,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。
新学期即将到来,我将带着培训的收获与感悟,以更饱满的热情、更科学的方法走进课堂,做一名有温度、有智慧、有担当的初中教师,与学生共同成长,在教育的沃土上继续耕耘。
- 上一篇:用心守护青春路 —— 初中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
- 下一篇:美术老师作品欣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