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心守护青春路 —— 初中班主任工作经验分享
时间:2025-09-18 00:00 作者: 点击:21 次
初中三年,是学生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关键期,也是班主任工作充满挑战与温暖的旅程。作为深耕初中班主任岗位八年的教育者,我始终以 “陪伴成长、引导方向” 为核心,在班级管理、心理疏导、家校合作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实用经验,愿与同行交流探讨。
一、用 “规则 + 温度” 构建班级秩序
初中生既需要明确的规则约束,也渴望被理解与尊重。接手新班级时,我会先与学生共同制定《班级公约》:从课堂纪律、卫生值日到课间安全,每个条款都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,再经全班投票确定。比如 “课堂发言要举手”“值日生需在早读前完成卫生清扫” 等规则,因是学生自主制定,执行时更具主动性。同时,我会在规则中融入 “温度”:设立 “班级成长日志”,每天由一名学生记录班级趣事或小矛盾,我会在日志上写下鼓励或建议;对于违反公约的学生,不急于批评,而是单独沟通,了解背后原因 —— 曾有学生频繁迟到,沟通后发现是因照顾生病的奶奶,我便协调班委帮他分担部分值日任务,既维护了规则,又让学生感受到关怀。
二、做青春期学生的 “心理倾听者”
初中生日渐敏感的情绪、对自我的困惑,常让他们陷入迷茫。我建立了 “三层心理沟通机制”:日常通过课间闲聊、作业本留言,与学生保持轻松互动,比如在学生作文本上写下 “你的观点很有想法,下次可以在班会分享”;每周开设一节 “心灵树洞” 班会,学生可匿名写下烦恼(如 “害怕考试失利”“和朋友闹矛盾”),我会引导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办法;对情绪波动较大的学生,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,曾有女生因身材焦虑变得自卑,我一方面肯定她的优点,另一方面分享 “接纳自我” 的小故事,还鼓励她参与班级文艺活动,逐渐帮她找回自信。此外,我还会定期推荐青春期心理读物,如《你好,青春期》,让学生学会正确看待成长中的烦恼。
三、搭 “家校同心桥” 共促学生成长
初中阶段,家校配合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我会根据学生特点,采取多样化的家校沟通方式:每学期召开两次主题家长会,第一次聚焦 “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学习节奏”,第二次围绕 “青春期亲子沟通技巧”,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心得,避免家长会变成 “成绩批评会”;建立 “分层家校群”,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,针对偏科、叛逆等不同问题,与家长一对一沟通解决方案,比如对数学薄弱的学生,建议家长每天陪孩子做 10 分钟基础练习题;重大节日或学生生日时,会拍照发给家长,分享学生在学校的成长瞬间,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,从而更愿意配合学校工作。
四、以 “特色活动” 凝聚班级力量
丰富的班级活动,能让学生在互动中增强归属感。我会结合初中生兴趣,设计系列活动:每月一次 “主题辩论赛”,围绕 “手机对学习的利与弊”“挫折是否有助于成长” 等话题,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;学期中组织 “小组合作实践活动”,如 “校园植物观察报告”“社区垃圾分类宣传”,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分工与包容;临近中考时,开展 “青春寄语” 活动,学生写下对自己或同学的鼓励,贴在班级 “梦想墙” 上,缓解备考压力。这些活动不仅让班级氛围更活跃,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了综合能力。
初中班主任工作,没有固定的 “标准答案”,却需要始终保持 “爱心、耐心与责任心”。看着学生从刚入学的懵懂少年,逐渐变得成熟懂事,我深知,每一次的沟通、每一场活动、每一份付出,都是在为他们的青春铺路。未来,我会继续在班主任岗位上不断探索,用更科学的方法、更温暖的陪伴,守护学生走好初中这段重要的成长旅程。
- 上一篇::没有了
- 下一篇:深耕学习路,蓄力再出发 —— 初中教师暑假培训感悟心得